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四川美姑 苦荞飘香

作者:杂粮实验室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5-16   浏览:

四川美姑 苦荞飘香

苦荞一直是彝族人民的主要食物,经过千百年来的岁月流转,苦荞早已融入到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彝族人民祖祖辈辈传承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风景秀丽的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被称为“苦荞之都”。

据凉山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在美姑。”苦荞一直是彝族人民的主要食物,经过千百年来的岁月流转,苦荞早已融入到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彝族人民祖祖辈辈传承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农业部发布的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里,“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榜上有名。“此次入选,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不仅让美姑苦荞知名度提升,群众种植苦荞积极性高涨,也对项目保护十分有利。”美姑县农牧局局长曲比拉坡说。

独特的农耕文化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栽培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四川凉山是世界苦荞麦的核心起源地和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美姑苦荞栽培系统正是位于四川凉山美姑县。在美姑县海拔2800~3400米的范围之间,是苦荞的发源地,这里的苦荞长势最好。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凉山彝族人民就已经驯化、栽培、种植和食用苦荞。

不仅如此,彝人的出生、满月、成人礼仪、婚丧嫁娶、祭祖大典都离不开苦荞食品,苦荞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或表庆贺、或表吉祥、或做供品、或祈年丰。

在美姑县,有着彝族独特的农耕文化,这里播种苦荞要看彝族历法。据了解,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囊括了苦荞种子选育、播种日期推算、坡地旱地改造、肥料增施、田间管理、晾晒收割、后期储藏、加工和食用等内容。

系统广泛使用“额曲娃子”“依额”“川荞1号”“川荞2号”等高产荞麦良种,在荞麦播种前对坡地和旱地采用撒播、点播、犁沟条播的方式深耕整地,修建地块边沟,排除积水,增施腐熟农家肥,培肥地力。然后按照彝族历法选择吉利日子,开始播种。

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并举

美姑苦荞栽培系统不仅十分独特,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使种植区自然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当地彝族人民在播种技术上采取广种薄收,利用与玉米、大豆、燕麦等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方式进行。每年8、9月收获春苦荞,10、11月收获秋苦荞。农民收获时可割苗就地晒于荞麦地,也可背运回家中晾晒,待荞粒自然脱落后击打收集成堆。收获后的秸秆与荞壳通过牲畜过腹还田,实现养分循环。

此外,在一定时期内还选择轮歇地,不种作物而用于圈羊肥地,筹备来年交替使用。

美姑县农牧局局长曲比拉坡说,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具有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调解农田气候、循环利用、涵养水源、遏制环境恶化等作用。

苦荞一直是美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美姑每年的苦荞种植面积都在18万亩以上,从2000年开始全县推广荞麦点播,效果非常明显,极大地提高了荞麦产量。通过点播种植,局部最高亩产达到221公斤、全县的平均亩产156公斤,全年总产达到2.25万吨。

美姑苦荞种植与苦荞产品开发成了当地人民增粮增收的主导产业。凉山的苦荞茶、苦荞米等优质食品享誉全国。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美姑县政府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姑县政府成立机构进行苦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给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大力发展苦荞产业,把苦荞产业作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切入点,走保护与开发并举之路,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张晴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04-12 第8版 区域)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