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国家乡村振兴技特派团大麦青稞产业组、甘孜州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工作团赴白玉县开展2024年科技帮扶服务活动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7-05   浏览:

全面做好白玉县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三区”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有力推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作用,2024年7月5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白玉科技特派团大麦青稞产业组成员彭镰心、任远航,与四川省“三区人才”甘孜州科技服务工作团成员邬晓勇、郑晓琴、姜良珍赴白玉县赠科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关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帮扶服务活动,对农业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白玉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邓珠青措副局长、科技股工作人员陪同,白玉县康北瑞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户20余人参加。

“我们公司今年引进了三色藜麦——成甘藜1号(白)、成甘藜2号(黑)、成甘藜3号(红),种植规模达290亩,预估产量能达到150斤/亩。由于水源地离种植地块较远,灌溉管道分支多、管线繁杂,水源得不到保障,目前种植完全靠天吃饭,存在较多问题。且地块内野生动物较多(野猪,旱獭,鸟类),会在出苗前后造成较大危害,导致断垄缺苗的情况。”在白玉县康北瑞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藜麦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向工作组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汇报了藜麦种植的生产管理模式。专家组在实地查看了藜麦的生长情况后,指出藜麦种植过程中的品种筛选和适应性实验存在的问题,并对藜麦选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指导。

4C7C0 5AD74

专家组强调:藜麦种植目前,一是缺乏适宜白玉本地种植的品种,前期多是从青海、甘肃等地引进传统的黑、白、红三色藜麦,生育期偏长,导致产量和品质受损,预计亩产不会高于100斤。二是种植方式参考西北产区模式,采用地膜覆盖、单垄双行种植,密度低,导致杂草丛生、土地资源浪费、种植成本较高。三是藜麦品种选择和播种时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导致多次播种,出苗率低,导致多次补栽,种植成本增加。建议后期从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引进藜麦新品种进行试种,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如高蛋白、生育期短的品种,并配套相关栽培管理措施,展示品种的优良特性及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

47C84

专家组又来到赠科乡下比沙千亩青稞科技示范基地,深入到田间地头查看了青稞长势情况,并进行青稞选种、栽培以及加工技术指导工作。经专家组现场查看,目前青稞长势良好,病虫害影响较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种植管理相对粗放,青稞中混杂油菜;二是新引进的品种“肚里黄”倒伏较严重,适应性较差;三是生产的青稞大多是农户自产自销,加工带动薄弱,导致效益较低。建议后期在推广本地品种的基础上,引进或培育适宜的青稞加工专用品种;与其它县份错位发展青稞产业,引进杂粮加工技术,开发特色青稞产品,培育形成杂粮加工产业,延伸青稞产业链。

通过此次调研和技术指导,专家和企业、种植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技术服务,为更有成效地做好科技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加快白玉县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