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导师简介 > 正文

邹 亮 教授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11   浏览:

1.png

单位:成都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电话: 028-84616061

电子邮箱:zouliang@cdu.edu.cn


邹亮,博士,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农业农村部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成都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杂粮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获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个人”等。兼任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副会长、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

药食同源植物营养功能与产品开发研究

 

主要科研和教学情况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尤其是特色杂粮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系统挖掘杂粮健康价值以及品质特性,在杂粮加工品质形成机理与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创制、高值化精准营养产品开发等关键核心领域取得系列成果。目前,作为负责人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以及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4项,带领团队筛选的“成苦”2号等4个新品种通过农作物品种认定,建立的杂粮功能因子高值化利用技术在多家企业转化应用,创新开发系列杂粮新产品,指导企业新建杂粮生产线10余条。主持完成了“苦荞功能因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多项成果,并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神农中华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各1项。

 

 

获奖及荣誉:

  1. 2022年,荣获成都市委市政府“成都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2. 2021年,荣获成都市委市政府“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个人”

  3. 202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20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西北地区青稞、荞麦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荞麦栽培技术集成”;

  5. 2019, 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三等奖

  6. 2018,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7. 2017,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8. 2016,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9. 2015,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0. 2014,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1. 2012,成都大学“1315”人才工程第一批学术带头人

  12. 2012,“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特聘专家

  13. 2010,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14. 2009,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基于MDR1技术研究冰片佐使作用与P-糖蛋白的相关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2. 荞麦酒发酵工艺提升及产业化示范,“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主持)

3. 苦荞提取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模式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计划项目;(主持)

4. 川芎嗪生物膜融合脂质体眼部递药系统构建及主动靶向抗AMD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主持)

5. 苦荞麦及其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成都市经信委专项项目;(主持)

6. 基于PPK/PPD技术的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评价模式研究,成都科技局科技惠民技术研发项目;(主持)

7. 中以合作发掘与利用野生麦类资源优异基因,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主研)

8. 杂粮(红小豆、苦荞)绿色加工技术及新产品生产示范与推广,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项目子课题;(主研)

9. 四川省苦荞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国家星火计划;(主研)

10. 冰片“开窍”功效介导丹参多组分入脑的功能化纳米体系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机制研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持)

11. 基于中药引经理论研究脂质体药物的强化靶向材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主持)


代表性论著及授权专利

1. Concise review: Coarse cereals exert multiple benefici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Food chemistry. 2020, 325:126761. (通讯作者)

2. Tetramethylpyrazine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Paclitaxel by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and Inducing Apoptosi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9, 10: 707. (第一作者)

3. Metabonomic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Fukeqianjin formula on multi-pathogen induce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rats. Chinese Medicine, 2018, 13(1): 61. (通讯作者)

4. Lip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Tartary buckwheat flavonoid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66 (19), 4923-4932. (通讯作者)

5. Comparison of chemical profile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UPLC-Q-TOF/MS metabolomics in endotoxic fever rats of synthetic borneol and natural borneol, Molecules, 2017, 22(9), 1446(第一作者)

6.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eplerenone in rats after long-term coadministration with buckwheat tea.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6, 32(04): 177-184.(第一作者)

7. Lipoxygenase inhibiting phenolic glycosides and monoterpene glycosides from Paeonia lactiflora.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15, 17(8): 808–812.(第一作者)

8. The study of absorption kinetics of berberine based on portal vein in rat, and the influence of verapamil and borneol to its absorption ability by UPLC method. 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2014, 39(3): 165-171.(第一作者)

9. Alkaloids and 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Clematis mandshurica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NO production in LPS-induced RAW 246.7 macrophages. Phytochemistry Letters. 2016, (17): 238-241.(通讯作者)

10.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Pathways in Plant Lectin-Induced Cancer Cell Apopt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6, 17(2), 228-243. (通讯作者)

11. Paeonenoides D and E: Two New Nortriterpenoids from Paeonia lactiflora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NO Production.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16, 99(1): 46–49. (通讯作者)

12.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 Elicitors from Endophytic Bionectria pityrodes Fat6 on the Growth and Flavonoid Production in Tartary Buckwheat Sprout Cultures.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5, 43(4): 661–671. (通讯作者)

13. Paeonidanins F–H: Three new dimeric monoterpene glycosides from Paeonia lactiflora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Phytochemistry Letters. 2015, 13(1): 386–389. (通讯作者)

14.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total quercetin after single oral dose of tartary buckwheat extracts in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 59(9): 4435-4441. (通讯作者)

15. 《荞麦的营养与功能》    科学出版社      2012年  主编

16. 《生药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副主编

17. 《中药药剂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副主编

18. 《荞麦栽培学》        科学出版社        2015年  副主编

19. 《中药养生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年  副主编

20. 《中国荞麦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年  副主编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藜麦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1/10  ZL 201610215464.3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荞果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1/10  ZL201410468853.8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苦荞发酵干酒及其生产方法  3/10  ZL201410354148.5

授权发明专利  人参皂苷多组分共载靶向纳米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1/10  201610072410.6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1/6  201810316348.X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苦荞黄酮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1/8  201711362853.X

 


(微信扫描分享)